目標任務
到2025年
建成一批國家師范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經驗,培養一批碩士層次中小學教師和教育領軍人才。完善部屬師范大學示范、地方師范院校為主體的農村教師培養支持服務體系,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定向培養一批優秀中小學教師。師范生生源質量穩步提高,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教師緊缺情況逐漸緩解,教師培訓實現專業化、標準化,教師發展保障有力,教師隊伍管理服務水平顯著提升。【詳細】
到2035年
適應教育現代化和建成教育強國要求,構建開放、協同、聯動的高水平教師教育體系,建立完善的教師專業發展機制,形成招生、培養、就業、發展一體化的教師人才造就模式,教師數量和質量基本滿足基礎教育發展需求,教師隊伍區域分布、學段分布、學歷水平、學緣結構、年齡結構趨于合理,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師德修養、教育教學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建設顯著加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明顯提升,尊師重教蔚然成風。【詳細】
具體措施

包括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實施高素質教師人才培育計劃、深化精準培訓改革。

包括實施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優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


包括建設國家師范教育基地、建立教師教育協同創新平臺、改進師范院校評價。

包括開展國家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完善教師資格制度、優化教職工編制配置、深化教師職稱改革、完善崗位管理制度、加強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推進教師隊伍建設信息化。
重點關注




媒體熱議
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基礎教育教師1586萬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6%,是學生的“引路人”,是基礎的基礎、先導的先導。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表示:“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意義重大?!睘榱嗽炀托聲r代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中小學(含幼兒園、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強師計劃》提出,教育者先受教育。
北京師范大學專家團隊在20多個省份100余個縣調研發現,欠發達地區的教師“招不來、留不住、教不好”的問題,依然突出?!稄妿熡媱潯诽岢?,實施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支持部屬師范大學和高水平地方師范院校,根據各地需求,每年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定向培養一批高素質教師,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進各地進一步加大縣域普通高中和鄉村學校教師補充力度。
強師不只是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強師的目的是強教興國。一個人所受的教育是具有累積性的,如果低層級教育教師不強,那么高層級教育教師再強也較難補救前期教育的累積弱勢,因此必須用系統論思維思考強師計劃中的“強師”內涵。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劉益春認為,“強師”應具有三重內涵:教師隊伍體系高質量、教師資源配置更公平以及教師隊伍治理機制有活力。
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梅兵與該校教育學院院長周彬認為,高水平師范大學建設應該在3個方面持續發展并有所突破:一是提升師范生的學科理解力與學科素養,實現從學科知識傳授者向學科素養培育者的轉變;二是提升師范生的學術素養與綜合素養,保證師范生有更高的學術品位和人生站位;三是培養師范生的智能素養與未來參與能力,保證師范生從教后能夠較好地適應未來教育。
目前,有215所師范院校、500多所非師范院校參與教師培養,基本形成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但師范院校的辦學水平、辦學條件有待改善。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支持下,將實施教育強國推進工程,支持50所左右師范院校加強教學科研設施建設,每校支持1億元。同時,建設一批國家師范教育基地,加強一流師范大學群和一流教師教育學科群建設,這是師范教育的“高水平”。
目前教育部正大力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一方面將完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教師專業發展相關功能,另一方面推進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行動,幫助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進教學,實現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學生“同上一堂課”。同時,多渠道開發匯聚優質的教師數字化學習資源,讓更多教師通過信息化的方式共享優質教育教學、教師研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