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人日報》報道,在就業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很多大學生將實習提前至大一和大二。然而,不少大學生反映,找實習尤其是高含金量的實習很難。還有網友稱,手機上裝了七八個招聘軟件,海投了無數崗位,一個合適的實習機會也沒找到。
實習本是為了增加職場經驗,提升專業知識與能力,為何如此之難?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鼓勵或規范企業支持大學生實習活動的政策法規和保障措施還不完善。
近兩年,我國經濟發展壓力增大,很多企業和單位出于運營成本的考慮,招用實習生的計劃縮減。一些企業負責人甚至直言,公司沒有培養實習生的義務。與此同時,有關數據顯示,2023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一邊是企業縮減實習崗位,一邊是高校畢業生規模屢創新高,實習崗位供不應求。同時,由于實習制度和體系不完善,大學生在尋找實習崗位時,難免會遇到信息渠道不暢通的窘境。即便是順利對接企業用人需求,由于頭部企業實習機會有限,小企業的實習保障不完善,一些大學生也可能面臨“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此外,勞動力市場中的中介機構存在不規范經營、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等因素,都增加了學生實習的難度。
打破大學生的實習難困境,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實習崗位不足的問題。提高對實習工作的重視程度,政府必須發揮引領作用。事實上,在2022年,人社部、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推出了“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旨在為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16—24歲失業青年募集不少于100萬個就業見習崗位,幫助高校畢業生等青年提升就業能力,為青年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機會??紤]到實習與就業的內在聯系,政府可總結相關經驗,在此基礎上推出類似的實習募集計劃。通過補貼激勵、稅費支持、激勵推動等手段積極開發實習崗位,通過規范崗位要求、定期跟蹤管理等方式確保實習崗位的質量。同時,加強對實習單位和大學生的指導服務,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實習機會。
更為關鍵的是,要突破傳統思維,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互聯網實習服務平臺。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并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教育數字化未來發展的行動綱領。教育數字化戰略為打破實習難困境提供了方向??梢曰诨ヂ摼W技術,以學生為中心,構建高校、學生、企業、政府多方協同的線上實習服務平臺,實現實習崗位信息發布、檢索。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精準推送崗位信息,并提供高校實踐教學管理、學生能力成長、企業校園招聘和城市引才等服務。通過平臺建設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打通企業與學生的溝通渠道,滿足個性化的需求。
實習問題本質上是就業問題,實習對促進大學生就業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助力大學生邁好實習這一步,顯得至關重要。我們要在政府引領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創新實習工作思路,打開大學生就業的新局面。
(作者系渤海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
作者:王嘉